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為重視基隆市兒少各群體的不同需求及多元發展,市府兒少處於7月3日及4日,在基隆市原住民家庭服務中心舉辦「繫心的網&玩出未來夢想」原民兒少培力課程。陳明建議員也特別到場與原民兒少熱情互動。
在課程中,處長林麗蟬指出,「我們的手會說故事」,強調在原住民傳統文化中,藤編技藝是取自自然、用之自然的智慧。參與者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黃藤編織日常用品,如捕魚用的魚蔞和花器,甚至是床墊和桌椅。這不僅是生活中的技藝,更是長輩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結晶。課程中還穿插了講師的故事分享,讓孩子們理解「文化權」不僅是展示櫃中的文物,更是與他們的記憶與身份息息相關。
原民兒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親身體驗編織過程,感受傳統文化的溫度,體會族群的文化底蘊。他們藉由藤蔓編織內心的夢想與記憶,尋找自己的根源。陳明建議員表示,未來希望市府能夠持續舉辦多元培力課程,以提升原民兒少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及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除培力課程外,活動還邀請原住民族媽媽現場製作糯米飯及麻糬,與孩子們一起動手做、品嚐這些特色美食;透過味覺認識部落的飲食文化,讓記憶隨著食物化為身體的養分,深刻連結日常與文化;也讓孩子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體驗到傳統飲食背後的故事與意義。
林麗蟬表示,希望透過培力課程激發原住民兒少對公共參與的熱情,並加強他們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藉由原民文化的互動與學習,幫助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傳統部落文化及兒童權利公約。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基隆原民兒少培力活動 從傳統部落文化到現代兒童權利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