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前進協調所今(20)日召開「光復鄉災後復原專案中央前進協調所記者會」,總協調官、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宣布,前進協調所將正式轉型為「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復原重建中央協調會報」,未來將以九大功能分組推動花蓮光復地區的長期重建與復原工作,確保地方重建作業不中斷。

季連成指出,目前馬太鞍溪堰塞湖蓄水量維持在155萬噸,水深約20公尺,每日出水量穩定介於50至100萬噸之間,堤防及河道結構穩定,紅色警戒暫不解除;至於解除警戒仍須符合四項條件,包括水位穩定、流向正常、堤防防護足夠,以及疏散撤離計畫合理可行。
針對復原架構,季連成說明,協調會報由行政院陳金德政委擔任執行秘書,李孟諺顧問與東部聯合服務中心洪宗楷執行長擔任副執行秘書,下設九大功能分組:
包括「堰塞湖處置組」負責堰塞湖安全監測與壩體開挖、「農業復建組」協助農地清理與農村再生、「交通橋梁組」推動馬太鞍溪橋便橋及永久橋重建、「堤防復建及河川疏濬組」預定於明年底前完成600萬方淤土疏濬、「環境及公共設施復原組」負責廢棄物清理與滯洪池、防水閘門規劃。
另有「收容安置組」強化臨時安置場所、「家園復建組」負責重災戶與中繼屋規劃、「校園重建組」推動光復商工及光復國中復校工程,以及「產業及觀光振興組」協助地方商圈與旅宿業復甦,並啟動聯合行銷與消費回饋機制。
季連成強調,協調會報的成立象徵花蓮復原工作進入長期穩定階段,各功能分組將進駐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七樓,與地方密切協作。
另外,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部分,目前蓄水量約175萬噸,距離壩頂仍有4.5公尺,暫無溢流危險,但仍維持紅色警戒並持續開挖水道排放,預計三至七日內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