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第19天,災區復原進度明顯加快。中央前進協調所今(11)日表示,目前家戶巷弄淤泥清除進入最後階段,預計12日入夜前全面完成,佛祖街主幹道與林田幹道周邊排水系統同步貫通,災區主要道路將恢復通暢。

季總協調官指出,目前已完成18公里側溝清理、3.4萬個砂包堆置,目標6.5萬個,預期兩日內可完成。安全堤防第一階段2,860公尺長、5公尺高防護體也全線完工,堅固程度足以抵禦水流衝擊;馬太鞍溪疏浚工程累計已清出4.68萬立方公尺土方,整體進度超前。

在防災監測方面,堰塞湖目前仍維持紅色警戒,日均溢流量約50萬至100萬噸,流量穩定,無立即安全疑慮。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合作的水位監測系統持續運作,並已完成新型壓力式水位計安裝,提供即時監測資料。

針對撤離規劃,季總協調官表示,昨已召開第一次研討會,今上午進行第二次會議,將確定警報發布標準與疏散路線,包含災害弱勢族群優先撤離、垂直避難及異地安置原則。待縣府核定後,才會評估紅色警戒是否調降。
在安置部分,「安心住,政府付」旅宿方案持續延長至10月30日止,必要時再視情況延長。71戶受災戶中,已完成58戶意願調查,40戶有中繼屋需求,其中26戶需設無障礙空間。中繼屋預定於台糖公司三處地點中擇一設置,原則上採「離災不離村」,以社區租屋或貨櫃屋為過渡方案。
災區復原工作持續推進,從清淤到安置逐步進入穩定階段,中央與地方同步強化防護及撤離機制,盼居民能早日回歸安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