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編輯中心

編輯中心/
高雄小港醫院近月爭議不斷,從出訪紐西蘭的行程爭議,到院內高層使用手術資源進行醫美,再到公務車與特支費的使用,連串事件讓外界質疑院內是否存在「特權文化」,基層員工卻因此承受壓力,今(10)日護師工會前理事長陳玉鳳親自舉行記者會,希望將醜聞攤在陽光下,要政府重視這個問題。
紐西蘭行程爭議
今年二月,小港醫院代表團赴紐西蘭參訪,原為例行國際交流。院方行程皆經事前規劃與審核,卻傳出副院長臨時更改三日行程。返台後,負責安排行程的行政人員卻因「不聽從主管指揮」遭送人事評議會,最後記二小過。
院內基層護理師與行政人員質疑,既然行程事先獲准,行政人員究竟違反了何種規範?有聲音認為,這起懲處更像是對基層人員「不合長官心意」的處罰,而非單純的紀律問題。人事評議會中,相關主管甚至同時出席,是否能維持中立性,也引發討論。
醫美手術引發疑慮
僅隔數月,院內再傳新爭議。五月十八日(週日),院方動用假日僅開放的兩間開刀房,為高層進行醫美手術。醫護憂心,若當日急診有重症患者送來,恐怕因資源排擠而延誤救治。
更引發議論的是,據悉隔日院長簽發「全額優待」單,免除手術費用。雖然院方有員工優惠制度,但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院內流傳,高層是否也曾替親友開立優待單,外界難以得知。

公務資源使用備受關注
除醫療爭議外,公務資源的使用也成為焦點。院內規範院長公務車專屬使用,但傳出副院長經常搭乘上下班,引起員工非議。外界要求院方應公開派車紀錄,以釐清使用合理性。
此外,院長每月領有特支費,原本作為院務支出或必要交際使用,但院內人士透露,部分經費疑似流向單一副院長,其他高層並未享有相同待遇,使用是否符合規範,仍待釐清。
制度與信任的考驗
從紐西蘭行程懲處,到醫美手術優待,再到公務車與特支費的疑點,連串事件凸顯的,不僅是個別爭議,而是制度與特權的拉鋸。當基層擔心「一旦未能迎合長官期待,就可能受懲處」,醫院內部信任與士氣恐難維繫。
目前教育部已介入調查。外界關注的,是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與高醫是否會進一步採取行動,還是選擇靜待院方內部處理。
重建信任刻不容緩
醫療機構承載的是民眾的信任。當資源調度與人事懲處被質疑染上特權色彩,不僅影響醫護士氣,更動搖社會對醫院的信任基礎。
小港醫院風波延燒至今,外界呼籲主管機關應主動釐清疑點,公開說明,才能避免內部處理流於「自清」。唯有制度透明,才能重建醫護尊嚴,守護市民對醫療體系的信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小港醫院風波連環 特權疑雲難消 基層背鍋、高層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