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宋其佳/嘉義報導
為兼顧腸病毒防治及減輕家長照顧負擔,嘉義市政府依據疾病管制署「教托育機構因應腸病毒疫情之停課建議」放寬本市腸病毒停課標準,公告「嘉義市學前教托育機構腸病毒停課、停托之防疫措施」,適用對象為托嬰中心、幼兒園、早期療育機構,並自即日起生效。同時修訂「嘉義市教托育機構腸病毒感染通報曁處理流程」,機構內有腸病毒個案時,請教托育機構(托嬰中心、幼兒園、早期療育機構、國小及國中)依處理流程進行通報及相關防疫措施。
嘉市舊制之腸病毒停課標準為幼兒園、托嬰中心、早期療育機構採「727」;國小低年級採「737」;國小中、高年級採「747」,分別為同一班級7日內有2名、3名、4名(含)以上幼童經醫師診斷為腸病毒感染(手足口症或疱疹性咽峽炎),該班應停課7日。考量腸病毒感染大多為輕症,且停課措施在腸病毒流行期讓許多家長在工作和照顧孩子間無法取得平衡,嘉義市政府取消國小以上之腸病毒停課標準,並放寬學前教托育機構(幼兒園、托嬰中心、早期療育機構)之停課標準,預期將減少家長因停課、停托所造成的照顧負擔。
嘉義市政府衛生局說明,新制之腸病毒停課標準規範學前教托育機構(幼兒園、托嬰中心、早期療育機構)在下列3種情況才需進行停課措施:在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布全國發生腸病毒A71型流行時,全市的學前教托育機構均需執行「727」停課標準;疾管署未發布全國發生腸病毒A71型流行時,若行政區內有個案檢出腸病毒A71型、或有腸病毒重症個案,該行政區的幼兒園、托嬰中心、早期療育機構就要執行「727」停課標準;另外若學前教托育機構內有病童通報腸病毒併發重症且檢出腸病毒D68型,該個案就讀班級應停課7日。
衛生局長廖育瑋提醒,調整腸病毒停課標準後,應落實各項腸病毒防治措施,當教托育機構得知兒童感染腸病毒後,應主動告知家長且進行衛生教育宣導,提醒家長觀察兒童是否有相關症狀並評估是否就醫,機構也要落實通報及教具與環境消毒等防疫措施。感染腸病毒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生病兒童應在家休息7天,不送托、不上課、也避免到公共場所。無論是大人或小孩,平時皆應注意咳嗽禮節,把握洗手5時機「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才能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此外,須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平時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漂白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含氯漂白水)擦拭地板、玩具、門把及扶梯等,靜待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一次,即可完成消毒。
衛生局提醒,腸病毒感染大多為輕症,但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家中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請儘速至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民眾如有相關問題,可參閱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 )或至衛生局網站/疾病管制科/傳染病防治/腸病毒防治(https://health.chiayi.gov.tw/cp.aspx?n=6039 )查詢。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嘉市放寬腸病毒停課標準 減輕家長照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