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潘明賜/台北報導
記者潘明賜/桃園報導
為期兩天的「第四屆台灣佛教論壇」學術會議暨僧俗對台灣佛教之復興與實踐曁如悟長老圓寂紀念,今(16)日下午在桃園市中壢區圓光文教弘化館妙覺廳圓滿閉幕。圓光佛學研究所教務長性嚴法師代表第四屆主辦單位,與下屆即第五屆的主辦單位法鼓文理學院完成交接儀式,由副教授鄧偉仁代表接受,象徵台灣佛教論壇續佛慧命永續傳承下去。

在昨(15)日首日的會議中,上午由圓光禪寺方丈暨圓光佛學院長、佛學研究所長性尚和尚致詞勉勵與會的佛學學者與專家,踴躍提供寶貴的學術意見與弘法路徑,揭開佛教論壇序幕,接著由法鼓文理學院名譽教授惠敏和尚專題演講〈雙A(AI,Aging)時代之博雅教育5X5倡議與實踐)。

惠敏和尚在演講總結時,針對佛教教育的未來願景指出3點:一、從「分類與整合」至跨域與融合」再至「博雅與永續」的教育進程。二、博雅教育5×5倡議不僅是個人修學法門,更是面向AI時代的人文行準則。三、以「人間淨土」為願景,建立「AI倫理x博雅行動×生態共生物教育模式。延伸思考如何共同探索未來佛教教育的永續策略。

下午進行論文發表,第一場由郭朝順居士主持,李玉珍居士發表「台灣大學首位比丘尼教授一釋恆清」、侯坤宏居士發表「慈航中學辦學史」、闞正宗居士發表〈殖民初期日本從軍僧與台灣僧侶一以淨土宗布教使橋本定幢〈再渡日誌〉為中心),並進行熱烈的討論。第二場由李玉珍居士主持,黃運喜居士發表「朱鏡宙與台灣印經處」、杜忠全居士發表「為何「印順時代」?一印順思想之反思與期許」、蘇全正居士發表「《釋教三字經》在台灣的流傳與版本考研」。

今(16)日上午進行圓桌論壇,參加者包括:妙南法師、高明道居士、鄧偉仁居士、見咸法師、性嚴法師,探討主題為台灣僧俗教育之問題反思與未來展望,其中妙南法師闡述「星雲大師僧伽教育60年的實踐與啟示」,高明道居士則聚焦「僧伽教育與佛教教育二詞的若干思索」,引起僧俗的熱烈討論,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

接著,進行論文發表,性道法師發表「明吉法師及其觀音世界基金會弘法利生事業」、徐鳴謙居士發表「浮海南化人間潛:「曼谷早期漢系佛教外來弘傳者」。下午與會僧俗轉往圓光佛學研究所特藏室,馬來西亞八打靈觀音亭住持明吉法師主講「如實參悟」,契入佛法精髓的實證說法,引起在場僧俗的共鳴。為期兩天的「第四屆台灣佛教論壇」在下午3時30分,完成第四屆主辦單位交接給第五屆主辦單位的議式後圓滿落幕。
在「第四屆台灣佛教論壇」舉辦期間,圓光禪寺敦親睦鄰班的「兒童書法班」學生,在書法家趙美燕老師的指導下,在圓光文教弘化館妙覺廳會場前大聽,辦理小型的書法展覽,展出學生成熟的學習成果作品,在會議休息時間吸引僧俗參觀,紛紛對學生的學習表現表示肯定之意。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第四屆台灣佛教論壇圓滿閉幕明年見 法鼓文理學院接棒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