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
  • 地方
  • 生活
  • 綜合
  • 文教
  • 醫藥健康
  • 旅遊美食
  • 娛樂
  • 體育
  • 政治
  • 地方
  • 生活
  • 綜合
  • 文教
  • 醫藥健康
  • 旅遊美食
  • 娛樂
  • 體育
綜合

綠色新政破局 碳稅成世紀騙局?

新聞中心
Last updated: 2025 年 9 月 19 日 下午 11:28
新聞中心
Share
9 Min Read
綠色新政破局 碳稅成世紀騙局?
SHARE

墨新聞|編輯中心

近年來,國際社會對「碳稅」的討論甚囂塵上,但迄今尚未見歐洲國家真正籌建跨國性組織,並實際落實加徵碳稅的行動。不久前,美國前總統川普更直言「碳稅是一場騙局」。在這種情勢下,歐洲原本企圖以「碳稅」作為壓制中國的工具,卻因中國在電動汽車、風光水發電與綠化工程上的突破,逐漸失去遏制的效果,碳稅計劃遂顯得前途渺茫。

總統賴清德曾於 8 月 16 日表示,政府預計在 2030 年之前投入新台幣 9,000 億元,引導民間共同投資 4 兆元,以推動能源轉型、產業升級與社會永續發展。然而,這項宏願在國際能源政策急遽轉變的背景下,恐怕也面臨落空的風險。

風力發電

川普在第一任期便曾抨擊碳稅是「假議題」。如今他重返白宮,更進一步推翻前任總統拜登的「綠色新政」:退出巴黎氣候協定、解除石油與天然氣開採限制、撤銷電動車補助、暫停離岸風電開發,甚至計畫對東南亞輸入的太陽能板課徵高額關稅。今年 8 月 20 日,他更在社群平台發文,痛批太陽能與風電是「世紀騙局」,不僅推升能源成本,還破壞農地,並高喊「美國愚蠢的時代結束了!」

此舉不僅挑戰歐洲各國的政策方向,更使原本應積極籌備的「碳稅聯盟」形同消失。與此同時,中國在電動車、水利與風能、太陽能發電、沙漠綠化,以及超高壓輸電技術上的成就,使歐洲原本藉碳稅打擊中國產業的計劃難以為繼。按理說,碳稅制度甚至可能出現反效果:歐洲不僅無法從中國收取碳稅,反而在原則上必須給予低碳產品如電動車更多補助。這種「授人以柄」的結果,正是歐洲各國最難接受的局面。

中國在綠色能源領域的努力,與川普對碳稅直言不諱的否定,兩者疊加之下,客觀上使許多國家暫時免於碳稅的壓力。相比之下,美國與歐洲仍以石化燃料為主,若再推行碳稅,等同懲罰自身。歐洲在無法壓制中國的情況下,最終不得不「赦免自己一死」,避免再陷入自我綑綁。

因此,在美國率先將碳稅定性為「世界級騙局」後,預料其他國家也將效仿,不再繳交碳稅。歐洲不但無法向中國徵稅,反而可能自陷補貼困境。歐洲自設的「碳稅陷阱」,結果卻是反噬自身。這場「局」,歐洲又怎能繼續下去?

碳稅爭議,反映了當前全球能源轉型的複雜矛盾,一方面,氣候變遷威脅迫使各國不得不尋求減碳方案;另一方面,地緣政治與產業競爭又使「碳稅」淪為工具性手段。美國的逆轉與歐洲的進退失據,揭示出綠能政策既受國際權力結構影響,也受各國產業基礎所制約。

台中電廠

對台灣而言,無論碳稅是否全面落實,能源轉型與產業升級仍是無可迴避的課題。倘若全球碳稅最終難以推行,台灣更須以市場需求與技術創新為核心,確保在新能源與低碳產業的競爭中不被邊緣化。真正的挑戰,不在於碳稅的有無,而在於如何在變動的國際環境中,為自身的永續發展找到最穩固的立足點。(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綠色新政破局 碳稅成世紀騙局?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第16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共4052件作品參賽 112件作品角逐21個獎項 第16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共4052件作品參賽 112件作品角逐21個獎項
Next Article 【獨家專訪】活佛-巴麥欽哲(黃英傑)捍衛清白與傳承威信,向惡意抹黑正式提告!提出三點澄清 【獨家專訪】活佛-巴麥欽哲(黃英傑)捍衛清白與傳承威信,向惡意抹黑正式提告!提出三點澄清

最新消息

【獨家專訪】活佛-巴麥欽哲(黃英傑)捍衛清白與傳承威信,向惡意抹黑正式提告!提出三點澄清
【獨家專訪】活佛-巴麥欽哲(黃英傑)捍衛清白與傳承威信,向惡意抹黑正式提告!提出三點澄清
地方
2025 年 9 月 20 日
第16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共4052件作品參賽 112件作品角逐21個獎項
第16屆金音創作獎入圍名單揭曉 共4052件作品參賽 112件作品角逐21個獎項
娛樂
2025 年 9 月 19 日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
文教
2025 年 9 月 19 日
建中樂旗聯隊勇奪世界冠軍 蔣萬安讚青春逐夢、為國爭光
建中樂旗聯隊勇奪世界冠軍 蔣萬安讚青春逐夢、為國爭光
文教
2025 年 9 月 19 日

copyright © more-new.tw 墨新聞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