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各級學校於9月19日配合「國家防災日」同步舉行地震避難掩護疏散演練。教育局副局長鄧進權特別前往萬芳高中視導,見證師生展現災害應變與急救處理的能量,並強調防災教育是保障校園安全、降低災害損失的重要關鍵。近日世界各地災害頻傳,再次提醒民眾災害風險無所不在,防災教育必須從小扎根、刻不容緩。

今年因應行政院設定的演練情境,模擬臺北市將遭受震度5強地震衝擊,導致牆磚剝落與人員受傷,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首度在高中導入「大量傷患救護演練」,透過實境模擬災害現場,教師進行檢傷分類與初步救護,學生協助搬運傷患,並運用無人機巡檢校園,即時確認建築物與人員安全,透過現代科技進行「快速判斷與即時應變」,體現科技結合防災的力量。
此創新演練不僅訓練師生的臨場應變能力與團隊合作,也培養自助與互助的精神,展現臺北市防災教育持續創新的特色,為臺北市防災教育注入全新能量。

副局長鄧進權副局長提醒:「災害雖無法預測,但準備可以隨時開始。」臺北市自幼兒園起即推動「趴下、掩護、穩住」三步驟,每學期至少辦理二次防災演練,讓學生熟悉避難流程,並將防災知識帶回家庭,進一步提升全民防災素養。

臺北市自民國100年成立防災教育輔導團以來,積極協助輔導全市學校皆成為防災基礎建置學校,並持續推動進階推廣學校,今年更首度與臺大合作舉辦高中「地質與防災探索營」,培訓全臺首批「小小防災士」、舉辦親子防災夏令營及幼兒園防災共學活動,同時研發在地化教材與專屬「防災巾」,並安排師生參訪專業防災機構,展現多元創新的推動能量,朝向零災害的安全校園邁進。
透過本次地震避難及大量傷患救護演練,北市教育局期盼全市師生能更熟練應變、從容面對災害,並將防災能量延伸至家庭與社區,共同強化城市整體的防災韌性,落實「全民防災」的願景。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國家防災日 北市校園同步演練強化師生防災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