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為保存客庄歷史記憶,凝聚地方共同記憶共識,台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今(21)日在陽明市政大樓一樓中庭舉行「台中市客庄地方記憶空間專案成果展發表會」,展示一年來調研行動與社區參與的多項成果。

市府客委會主委江俊龍指出,保存文化記憶空間、厚植客家文化底蘊,是市長盧秀燕15項幸福政見之一,透過中央「客庄地方記憶空間專案計畫」,市府盤點台中市客庄具地方紀念性的事件與人物,蒐集相關文獻資料,並發掘歷史、空間、地景及生活樣貌。江主委表示,透過深度訪談、共識營等「社區對話」模式,凝聚共識,進行修復或藝術化改造,以保存客庄的文化故事與珍貴記憶。

市府客委會說明,此次成果展以「凝聚、途徑、勤作、信仰、願力」五大主軸呈現族群觀點。其中「凝聚」象徵開山打林過程中的共榮態度;「途徑」代表先民移動與生活路徑,推動聚落繁榮;「勤作」展現客家族群勤勞肯作的精神;「信仰」是落地生根的依靠與精神場域;「願力」則體現互助共好的集體精神,五大軸線不僅真實再現人物故事,更重新詮釋地方記憶與當代情感的鏈結。

江主委補充,此次靜態展將展出至8月28日,內容涵蓋調研過程、社區對話與提案發想,讓市民重新認識那些曾為地方奉獻卻逐漸被遺忘的人物與故事。例如,豐原、東勢地區呈現客家先賢丘逢甲及葫蘆墩圳的水源故事;石岡展現彩繪工藝師劉沛的藝術成就與石岡穀倉的產業記憶;東勢則有「高接梨之父」張榕生的農業貢獻、大茅埔聚落與龍神橋等文化資產;新社則透過白冷圳文化景觀與水底寮聚落呈現多元面貌;另有東區「台灣漆藝之父」賴高山的研究成果。江主委也代表市長感謝各界文史工作者的努力,期盼以此展覽為起點,共同建立大台中的客家文化記憶。

今日活動,包含豐原區長洪峰明、新社區長林淑惠、東勢區長翁培真、石岡區長徐天龍、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科長郭孄婷、台中市客委會委員詹煙墩、張瑞僑、李品瑱、謝美珍、曾秋仁、劉明和、羅淼文、鄭淑雲、逢甲大學教授劉立偉、台中教育大學教授江鴻鈞、朝陽科大教授吳榮華、台中市鄉土文化學會老師王陸森、新社區休閒農業導覽發展協會理事長呂崇榮及全體理監事、新社區九庄媽文化協會前總幹事張涵茹均到場共襄盛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中客委會成果展登場 重現客庄記憶與被遺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