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
  • 地方
  • 生活
  • 綜合
  • 文教
  • 醫藥健康
  • 旅遊美食
  • 娛樂
  • 體育
  • 政治
  • 地方
  • 生活
  • 綜合
  • 文教
  • 醫藥健康
  • 旅遊美食
  • 娛樂
  • 體育
綜合

虛擬貨幣難等同數字貨幣 香港政府政策恐混淆名實

新聞中心
Last updated: 2025 年 7 月 3 日 上午 4:29
新聞中心
Share
8 Min Read
虛擬貨幣難等同數字貨幣 香港政府政策恐混淆名實
SHARE

墨新聞|編輯中心

近來香港政府有意將「虛擬貨幣」正名為「數字貨幣」,然而此舉恐有混淆視聽之虞。事實上,「數字貨幣」與「虛擬貨幣」本就屬於兩種性質、機制與風險架構截然不同的貨幣體系,無法混為一談。

所謂數字貨幣,通常指的是有實體經濟擔保、由國家或中央銀行發行的貨幣形式,其數位化僅為表現手段,背後依舊受制於法定貨幣政策。例如現行各國的法定貨幣體系下,銀行皆受中央銀行之規範,需提存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這一制度目的在於確保支付能力、穩定金融市場,並可作為調控利率與貨幣供給的重要工具。

示意圖(照片來源:亞洲電視新聞)

反觀虛擬貨幣,則多為少數私人或機構基於技術與理念創造出的去中心化產品,無實體擔保,也無國家信用背書。以比特幣為例,透過電腦「挖礦」產生的僅是網路上某個被記錄的「代碼標記」,其價值完全仰賴市場參與者的信仰與共識。換言之,其價值基礎可如傳聞中「一枚迴紋針換一棟房子」般,建立在一種投機想像與市場炒作之上,並非穩定支付工具。

更值得關注的是近年興起的「穩定幣」,其號稱每枚可兌換一美元,藉此降低虛擬貨幣劇烈波動對交易的影響。然問題在於,其背後所依賴的「美元」或「美債」,本身即非由美國政府直接擔保,而是由美聯儲──一個由私人銀行組成的特殊機構──所發行。一旦市場遭遇大規模擠兌,穩定幣發行方或其錨定資產的發行機構,並無實質清償義務與能力,潛藏龐氏風險。

因此,「數字貨幣」之所以較具信賴基礎,在於其發行者通常為中央銀行或政府單位,具備法定貨幣屬性與兌付能力。虛擬貨幣則屬私人產物,價值極端不穩定,風險性高,自不應混為一談。以中國大陸為例,政府推行的數字人民幣即具法定地位,民眾透過手機、人臉辨識等方式支付已相當普遍,因其背後有國家信用為依託,自然被市場廣泛接受。

倘若香港政府意圖將虛擬貨幣披上「數字貨幣」之名義,不僅有誤導性質,亦可能為不受監管的加密資產鋪路,與中國大陸早已全面禁止比特幣交易與挖礦的政策背道而馳。試圖將其「正常化」運作,形同為投機市場開啟後門,恐對全球金融秩序造成潛在動搖。

若香港此舉實乃仿效川普任內曾主張的「重建世界金融新秩序」,那麼其代價恐不僅止於貨幣認知錯亂,更可能引發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金融風險。監理單位與民眾皆應保持高度警覺,切莫輕信虛名與包裝,忽略背後真正的制度本質與風險內涵。(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虛擬貨幣難等同數字貨幣 香港政府政策恐混淆名實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吳申梅演唱會富翁勤跑觀摩 藏娃上百隻 老公神之手助攻 吳申梅演唱會富翁勤跑觀摩 藏娃上百隻 老公神之手助攻
Next Article 臉書淪詐騙溫床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面談被害人 協助提告求償 臉書淪詐騙溫床 台灣民間反詐騙協會面談被害人 協助提告求償

最新消息

成功高中追思陳維壽老師 感念其終生奉獻昆蟲教育
成功高中追思陳維壽老師 感念其終生奉獻昆蟲教育
文教
2025 年 7 月 3 日
放暑假也不鬆懈!台中教育局啟動全天候校安機制 強化暑期安全宣導
放暑假也不鬆懈!台中教育局啟動全天候校安機制 強化暑期安全宣導
文教
2025 年 7 月 3 日
羅志祥首度開箱新品款紀念酒 驚喜競標助台中十方特教
羅志祥首度開箱新品款紀念酒 驚喜競標助台中十方特教
娛樂
2025 年 7 月 3 日
中市府三度奪下水道評鑑特優! 今頒獎典禮見證中央地方共好
中市府三度奪下水道評鑑特優! 今頒獎典禮見證中央地方共好
綜合
2025 年 7 月 3 日

copyright © more-new.tw 墨新聞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